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

宜蘭.弘道仁愛之家[訪]


模糊的不僅是背景,連同想像中彌撒氛圍,亦朦朧不清。
感謝華神父主動促成弘道仁愛之家的拍攝,雖沒在此望彌撒,但也留下些許紀錄。

前身為天主教南澳醫院,由耶穌會士邰軼歐主教所創設,後因北回鐡路通車,鄉民改往大城鎮就醫而停辦,經賈彥文總主教慎重考慮,利用該院現有建築及設備辦理安老院,現任董事長為總主教洪山川先生。
[以上內容摘自弘道仁愛之家網站]

另,這段甚短旅程,竟發生難以言喻的巧妙。
抵達後,出來應門並偕同引導參觀的,不是別人,正是在馬祖曾有一面之緣的范姊妹,這兒正是她工作的場所,在愉快地相認後,臨別時,期盼第二次重逢。


南澳彌撒結束後,神父請熱心教友帶路。

距南澳天主堂相當近,步行約七分鐘。

創建甚早。

入口處聖母。

院內掛滿各式聖畫,
其中不乏稀有版本,
及少見之坐式耶穌聖心。
《西斯廷聖母》(Sistine Madonna)。(局部)
亦稱《希斯汀聖母》,為義大利畫家拉斐爾聖母像中的代表作,裝飾於為紀念教宗西斯篤一世而重建的皮亞琴察聖西斯托教堂,最初它被放在教堂的神龕上,至1574年為止,一直保存在聖西斯托教堂,故得此名。現為德國德勒斯登的歷代大師畫廊(薩克森州立藝術博物館的一部分)收藏。
畫中(原始全圖)表現聖母抱著聖子從雲端降下,兩邊帷幕旁畫有一男一女,身穿金色錦袍的教宗西斯篤一世向聖母、聖子做出歡迎的姿態。而稍作跪狀的聖芭芭拉,她虔心垂目,側臉低頭,微露羞怯,表示了對聖母、聖子的崇敬和恭順。位於中心的聖母體態豐滿優美,面部表情端莊安詳,秀麗文靜,在更高的起點上塑造了一位人類的救世主形象。扒在下方的兩個小天使睜著大眼仰望聖母的降臨,稚氣童心躍然畫上。
〈摘自維基百科〉

一個左轉,來到聖堂,門口帷幕不難看出其前世今生。
進堂聖水。

祭台苦像。
聖體龕富沉重歷史感。

石質祭台。

左右聖像:聖家。

佈滿院內之天使

神父座椅亦充滿懷舊老味。

正拍樣貌。

一角的老鋼琴,不知是否還傳出悠揚聖樂。

耳聞有一特別聖母亭,奔出觀看,
地面原有的聖像,因曾淹水,而移至他處,
徒留上方聖母。

熱心姊妹再度領回院內,天主教南澳醫院創辦人─邰軼歐主教(Philip Côté, S.J.)。
賈彥文總主教。
續觀走廊聖畫。
掛於至高之莊嚴聖母。
耶穌聖心。
著名的聖殤像
《哀悼基督》(Pietà,亦稱《聖母憐子》)是1496年米開朗基羅應法國紅衣主教之邀創作的一部雕塑作品,它也是米開朗羅的成名作。故事題材來自《聖經》,描繪了聖母瑪利亞懷抱著被釘死的基督時悲痛萬分的情形。基督躺在聖母雙膝間,肋骨上一道傷痕,頭向後垂,右臂搭在聖母右膝上,聖母的面容顯得很年輕,穿著長袍和斗篷,左手向後伸開,右手托著基督。

米開朗羅一反傳統,將聖母刻畫為一位少女,他說:「聖母瑪利亞是純潔、崇高的化身和神聖事物的象徵,所以必然能夠永遠保持青春美麗的容顏。她那永恆的青春與高貴的形象,象徵著人類追求美好事物的理想。」構圖上採用了金字塔型,長袍既襯託了輪廓,又能夠調和構圖美與實際比例的衝突。雕像表面進行了細緻打磨,平滑光亮。聖母胸前衣帶上有米開朗羅的署名,這是他唯一的一件署名作品。
〈摘自維基百科〉

願老有所養,所有長者皆健康、平安、喜樂。

地址:宜蘭縣南澳鄉蘇花路二段251號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