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

失落水金九.金瓜石聖若瑟堂[撈]


另類的守護(金瓜石基督教會)。

聖堂的使用權已交付“埃及教會”,遽聞為東正教(台灣唯一據點在新店,連結)一支,其實不然,埃及教會又稱科普特教會(Coptic Church),全名為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,是在埃及最具規模的基督教教會,屬東方正統教會的一支。

延伸閱讀:
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
科普特教會 Coptic Church
東方正統教會
東正教會


才抵終點,雨又驟降,即便非假日仍停車不易,想念起水湳洞之清閒。

不禁懷疑,聖堂真的藏身於此?

老礦車的第二春。

越近聖堂,猶如步入原始叢林般,舉步維艱。

亦或是太久不見教友,竟泣不成聲,趕忙上前安慰。

破雨棚成就了構圖,該開心?!

聖堂主保─大聖若瑟。
聖若瑟模範工人。
聖若瑟聖家之長。

先探水藍別館。

衛廁。

上下舖寢室&乾柴?

再訪聖堂主體。

一樓依序為原幼兒園空間、

司鐸住所、

共融廚房,

以及神秘樓梯。

通往基督之光?

看似近期才粉刷的司鐸辦公室,除了家具,其餘頗新。

微墊腳尖,即望出窗外絕景。

推一扇門,走入新舊交界。

彷彿上一秒還有人使用過。

再一扇,老當益壯

鮮黃書架載著石化苦像。

此時倘若手持感恩祭典進行默觀,應可見台下教友萬眾一心,聆聽台上讀經與答唱。

正後方依序為古典告解亭、

塵封腳踏風琴、

以及受潮彌撒用書。

近來鮮少關注的苦路,在此也列入重點,努力找尋剩餘的存在。

回過神來,正拍。(右側為入口)

左右聖像堅毅佇立,除了與生的粗曠,更添滄桑。

這次終於做了功課,學名:聖體/祭台欄杆。
禮儀革新前,聖體/祭台欄杆在大部分教堂是必需的,一方面分開聖所與聖堂其餘部分,另一方面便利聖體分送,那時人們常是跪領聖體,神父得在領聖體者間移動。
但在革新後,人們改為站著排隊上前恭領聖體,一個一個向神父走去,而神父則原地不動。 因此,欄杆已失去主要功用之一。 另,當聖體聖血同時被分送或由多人送聖體時,欄杆有時反而成了一種障礙。

不知為何,進堂聖水竟上了祭台。

桌腳因潮朽壞。

香爐噤聲且色變,不再清脆。

燭台雖眾,仍難掩聖體龕走失的落寞。

自認凝望過的苦像不在少數,惟獨此景,痛心體悟陪伴耶穌之需要與迫切。

左側,彌撒準備室內的“收藏”。

木櫃中馬槽碎片。

『已盡了力,但仍尋不著祢聖體的所在!』,但願這短暫的來訪與陪伴,多少化解祢的失望與痛楚。

似畫非畫,聖堂一角。

是這麼相遇的,被驚動後,大黃盡責吠吼,遂靠著牆緩緩蹲下,嘆口氣,伸直、揮了揮手:好、好、不要這樣、沒事的...。

依慣例,衷心感謝此行之協力者三,
守門犬─大黃,感謝默默對聖堂的守護,並保持地面清潔,最重要的是,放行之恩,在下沒齒難忘。

沒有留言: